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萎缩性胃炎做为一种胃癌前病变也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那么萎缩性胃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下面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致病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引起胃粘膜腺体减少、萎缩及黏膜层变薄的现象。导致胃分泌胃液及胃蛋白酶的能力降低。早期萎缩性胃炎无明显症状,随着萎缩程度的发展可出现腹痛、腹胀等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出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及癌变。
2.胆汁反流:胆汁中的胆盐会刺激胃粘膜分泌胃酸,进一步伤害胃黏膜,继发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
3.不良的饮食习惯(烟酒及药物刺激):可胃粘膜充血水肿,导致胃黏膜的损伤。
4.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刺激,可影响神经功能,使胃腺体分泌异常。
萎缩性胃炎分类:
目前我们一般应用木村竹本分类主要是根据萎缩范围为C型和O型。具体内容如下图:
萎缩性胃炎木村竹本分型
如何治疗萎缩性胃炎?
治疗目标是:延缓或阻滞萎缩肠化的进展、降低癌变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清淡易消化饮食,戒烟限酒。
2.对症药物治疗:针对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可适当地予以胃肠促动力药、胃粘膜保护剂、抑酸剂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3.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
4.选用可以部分逆转胃粘膜萎缩的中成药:摩罗丹、胃复春等。据目前的研究,小剂量的塞来昔布也可以部分逆转胃黏膜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