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的危害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51.html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向胃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公认的胃癌癌前状态。我国自开展胃镜检查以来,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占胃镜受检患者总数的7.5%~13.8%。随着近些年我国对中医药的支持和推进,中医药在胃癌癌前疾病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教授为我们分享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癌风险以及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他胃癌癌前病变中医药的应用情况。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国的患病率比较高,对患者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许多患者对其存在恐惧心理。目前国际国内普遍认可胃癌演进Correa模式,即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异型增生-胃癌的过程。具体来说,胃黏膜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炎症,炎症持续发展造成腺体萎缩,腺体萎缩继续进展可能会出现肠化,包括小肠型化生和结肠型化生,后者又分为完全性肠化和不完全性肠化,继续发展会产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最终引发胃癌。
唐教授表示,虽然这个胃癌演进模式已得到广泛证实,但是大家无需对此过度恐惧。据年发表的在欧洲荷兰进行的接近十万例的胃癌流行病学观察结果,在近十年的研究期间,萎缩性胃炎平均每年的癌变率是0.1%,肠化患者的癌变率是0.25%,轻中度异型增生癌变率为0.6%,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为6%。目前在胃癌的防治方面强调二级预防,即针对可能增加胃癌风险的疾病应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治疗,减少胃癌的发病率。一般来说,就是对容易引发癌前病变的萎缩性胃炎、残胃炎及胃溃疡等疾病进行治疗。
唐教授强调,我国目前胃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对患病风险更高的患者(例如胃黏膜萎缩、肠化患者)应该予以监测及必要的干预。
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原则与西医类似,需要改善症状、消除黏膜炎性反应以及防控或防治已出现的癌前病变
关于萎缩性胃炎以及萎缩性胃炎伴有胃癌前病变的治疗原则,中医与西医类似:首先要改善症状,第二要消除黏膜炎性反应,第三要防控或防治已出现的癌前病变。中药尤其是复方疗法,在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方面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中药复方疗法,即中医讲的“辨证论治”,根据每一个患者疾病的诊断和伴随疾病的不同,采用对应的治疗,包括汤剂、中成药等。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一旦胃部出现萎缩即被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因此其中部分患者处于疾病重叠状态,比如有黏膜的炎性反应同时伴有萎缩。针对这部分患者,改善症状的同时还需要消除黏膜的炎性反应。而对于消除黏膜的炎性反应,中医也讲究“病证结合”,如根据西医内镜下的不同表现,包括斑片样的充血、麻疹样的充血、或是伴有糜烂、或是伴有出血点,在辨证论治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中药的局部用药,包括散剂、中药打粉等。
唐教授表示,在防控癌前病变上,如果患者出现上皮内瘤变,尤其是低级别的上皮内瘤变,中药可单用,也可联合西药使用。目前从唐教授做的相关研究和一些文献报道上看,中药的疗效还是不错的。部分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尤其是中西医专家一起开展研究。之前,医院消化所的房静远教授共同牵头组织了中国中药协会进行关于中成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上应用的探讨,比如中成药如何改善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如何消除伴有的癌前病变等等。
中成药对于胃部癌前病变的相关疗效已被部分证实,如症状改善,消除癌前病变等
中医中药用于萎缩性胃炎治疗的研究历史从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已有30余年,其疗效逐渐被科技界同行所认可,西医消化专家在临床中也开始应用。西医对中药疗效的评估仍有一些学术方面的探讨:第一,治疗前后胃黏膜活检取材的位置是否一致;第二,病理活检的质量怎么样,取样的深度和大小够不够,取样是否符合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第三,取的组织块数够不够,是否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规范取样,是否在必要的胃体、胃窦、胃角以及其他可疑的区域进行活检,有无遗漏等等。
唐教授认为,这些论点是秉持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提出的。在最近的5~8年,唐教授带领着团队加大了研究力度,在“十一五”后期(~年)进行了胃部癌前病变的研究,主要是以萎缩性胃炎肠化伴有轻中度异型增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医院及科室共同开展了一项双盲、双模拟,以中成药摩罗丹和叶酸进行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摩罗丹组对轻中度异型增生的消除率能达到24%,叶酸组能够达到15%,这项研究结果与房静远教授之前的研究结果相近。也就证明,摩罗丹针对萎缩背景上的异型增生有很好的疗效。虽然样本量不大,统计学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异,但也表现出一个很好的趋势。另外,中成药在症状改善方面有明显优势,如改善上腹痛、胸闷,烧心、嗳气及食欲减退等症状。
唐教授表示,对于萎缩性胃炎伴有癌前病变疗效如何判定取决于防治的目标。如果评估的是萎缩性胃炎的肠化风险则无需进行黏膜定标活检,只需对各个区域做一个活检对比是否有变化即可。但如果评估的是萎缩伴异型增生的消失率,则必须进行黏膜标记,即确保治疗前后要在同一个位置进行活检。
之前唐教授团队采用的是浙江大学姒健敏教授发明的黏膜定标活检钳,最近在黏膜定标活检钳不生产的情况下,唐教授团队又发明了以印度墨汁,通过注射针进行注射的黏膜标记方法。而摩罗丹和叶酸的对照实验,采用的就是黏膜定标活检技术。应该说,在当今的情况下,黏膜定标技术是最好的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的方式。因为目前还没有一个数字识别技术,可以协同内镜检测很快找到上一次发现癌前病变的部位。印度墨汁的定标可以保持一年多,这为获得高级别的严谨科学的证据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关于这项研究的文章,以及定标技术共识,已发表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上,欢迎大家去深入了解。
延伸阅读
唐教授中成药应用经验分享
中药复方一般组成比较丰富,在临床使用中需要考量适用性问题。以摩罗丹为例,其组成包含健脾和胃药、理气活血药和清热药,因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者伴有异型增生这样的患者,如果没有脾胃虚寒的表现(比如说一吃凉的就容易解稀便),大部分患者是可以使用的。中成药可抑制萎缩继续发展,在消除异型增生方面也有一定的价值。一般按照说明书常规服用即可。除了针对萎缩性胃炎和癌前病变治疗,如果想要进一步改善症状,也可以根据医生自身辨证的经验来联合中成药或西药来解决。比如,患者夜里有些烧心、反酸,可以睡前联合应用小剂量轻度抑酸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