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大平原二百七十暑天话暑
TUhjnbcbe - 2023/7/14 22:15:00

本文转自:滨州网

暑天话“暑”

窦同霆

暑,《辞海》释为“炎热,炎热的季节”,与寒相对。一个寒暑,就是一年。

二十四节气中,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个节气的突出特点就是高温湿热。“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大致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而“大暑”就在一年中最热的中伏里。

对于暑期的高温湿热,人们可谓望而生畏,按照传统的说法,“冷有处躲,热无处藏”。冷了,人可以多穿棉衣,到取暖的屋子中去躲一躲;可热了,到处憋闷得慌,到处像在蒸笼里一样,刮点风都是热的,人能到哪里去找凉快的地方呢?

高温湿热,确实是夏日一个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若人长时间待在37℃以上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中暑。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预防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少在骄阳底下暴晒,并要有充足的睡眠和科学合理的膳食。有些人还“护夏”。每当到了炎热的盛夏,食量锐减,睡眠质量差,懒得运动,精神状态不佳,过一个夏天就像是遭一场大罪,体重也明显地下降。对于这些“护夏”的人群来说,应主动采取一些措施,适当参加一些活动,提高睡眠质量,尽量减少“护夏”的时间,保持身体技能的相对稳健。盛夏时节,由于气温高,很多细菌、病*传播快,也容易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诸如常有恶心、呕吐、腹泻、出虚汗等症状的感冒、急性肠胃炎等。预防措施主要是禁食腐烂变质的各种瓜果、变馊有异味的饭汤等,并尽量少吹风扇或者空调。

盛夏,虽然高温湿热,但农民却爱这样的桑拿天。这是因为“大暑不暑,五谷不鼓”,“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金”……古老的农谚表达着农民在暑热中获得的农业生产经验。正是高温多雨的天气,才使得田野上的庄稼奋力生长,使得各种作物尽情享受着金灿灿的阳光,绽放着一个夏天的波澜壮阔。盛夏,还可以治疗一些在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疾病,所谓“冬病夏治”,就是我国传统中医中的一种特殊疗法。例如像荨麻疹、冻疮、硬皮等皮肤病,慢性胃炎、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的五官科疾病等,“冬病夏治”会有显著的疗效。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但各地时令习俗依然丰富多彩。大暑所在的六月(农历)也叫做“荷月”,很多地方有赏荷的习俗。在古代,伏天还有杀狗的习俗。据《史记秦本纪》所载,在秦德公二年,夏季很热,人们用杀狗来解*热,后来便把解*热的日子称为伏日,“伏”字是人旁有犬,表示狗能保护人。这就是伏的本意。伏天的水不伤身体,河湖湾塘就成了人们游泳消夏的好去处,很多地方还设立了夏季泳赛的项目。在食品饮品搭配上,人们也设置了许多夏季特有的吃食和饮料。在华北,有伏天吃凉面的习俗。伏天里人们把热锅里煮好的面条,捞到冷水中冲凉一下,然后再吃就非常惬意。过去干农活的人,每到夏日都要准备下许多绿豆或红小豆水,冷凉了随时饮用,防暑又解渴。当然,夏天饮茶也是消暑提神的不二选择。现代人经济条件好了,饮茶大都比较讲究起来,夏日一般都喜欢喝绿茶或白茶,这些茶清淡芳香,人们在宽敞的客厅里,细斟慢喝,别有情趣。现在,夏季的饮品也比较丰富,各种饮料、矿泉水、冰激凌等等商店里琳琅满目,可任由选择。

大暑时节,骄阳似火,闷热难当。好在我们这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雨热同季,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使暑热顿减,让人感到炎热夏季并不是那么漫长。

关于夏季消暑,我国北宋时期曾有个名为温革的文人,他被赐为进士后,写过一首诗:“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间。心宁无一事,便到清凉山。”这首诗意思非常明了,那就是心静自然凉。你看,人只要沉得住气,做任何事不急不躁,泰然处之,就一定宁静致远,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平原二百七十暑天话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