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暖心安慰林厨获赞
20岁的王俊凯,14岁出道,在出道的6年时间里,获奖无数,圈粉无数,微博粉丝现在是万。一直比较疑惑,为什么年纪这么小,却一直这么红?直到看了《中餐厅》我才找到答案!
《中餐厅》开播以来,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店长*俨然成为节目槽点,霸道总裁风的“明言明语”也被称为“明学”。
相比之下,店员王俊凯就是职场江湖的模范标准,头脑清晰,语言表达精准,懂得洞察人心,让人感觉格外体贴。
营业前几天,由于餐厅准备不足,流程不规范,场面变得有些混乱,客人的情绪逐渐烦躁。晚上的总结会议上,店长*直言,客人抱怨的原因是林大厨出菜太慢,客人等待过久。可是林大厨独自承担厨师工作,一直在后厨忙碌做菜,十分辛苦,听到责备的他默不作声,气氛也变得尴尬起来。
这时,小凯及时解围,“因为上一季我也当过主厨,所以完全能够理解林老师这种每天要备菜,还要被人催菜的心情。像今天中午,有海璐姐帮忙一起做简餐,就能减轻林老师的压力,也能让他有更多的精力去备好晚上的菜。而且,今天忙的最大原因是,上菜单没有人划,做菜顺序混乱。”
短短几句话,既安慰了林大厨,又夸奖了海璐姐,还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不带任何批评指责的语气,而是心平气和地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还有一次,因为食材不够,临时将菜单上的粉蒸排骨换成粉蒸肉,有顾客买单时候善意提醒店长*,当地的肉质不适合做粉蒸肉,会比较难嚼,建议换成排骨。可会议上,*转达给林大厨的是,客人说这肉不好吃。
对于一个国宴大厨来说,菜品味道受到质疑简直是职业生涯的重大打击。当场,林大厨的表情变得不自在,明显看得出情绪不佳。
小凯细心观察到小林哥的心事,特意在会议结束后找到林大厨,以朋友的方式安慰他,
“林哥,今天顾客其实也没有说是粉蒸排骨不好吃,他是说意大利这个猪肉的肉质,不适合蒸,蒸的有点硬,不是味道的问题。”
常言道,君子如玉,触手可温。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往往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节目中,小凯这些善解人意的举动不仅让他圈粉无数,也让他收获了融洽的人际关系,完美诠释了:共情力高的人,走到哪都吃香。
反之则不然。
周末和好友聚餐,他垂头丧气地说,“我被公司裁了。”
原来,先前他因为自己业绩表现出众,行为举止有些飘,跟同事说话毫不谦虚,甚至有些傲慢。久而久之,同事们都不愿意和他搭档工作。领导见状,找他谈心,希望他能多花点心思在人际相处上。只是,他都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恰逢裁员,就裁到他身上了。
“我到现在才醒悟过来,自己太自大了,以至于,离开公司时,没有一个同事表示遗憾。”
心智不成熟,不懂得相处之道的员工,业务能力再好也难以服众,甚至难保饭碗,毕竟老板聘请员工是想打造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而不是一枝独秀。
缺少共情力的3大表现,你中招了吗?
什么是共情力?
共情力,也叫移情能力,是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体会他人处境,可以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也就是自我感受和他人感受相互映照的过程。
共情力高的人,让人如沐春风。
共情力低的,让人唯恐避之不及。
想要成为一个共情力高的人,我们先得了解一下,哪些是共情力低的表现?
不善于倾听苏格拉底曾说过:“上帝让每个人有一张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让你多听少说。”
专心听别人讲话,是我们与对方交往时最真诚的付出,也是赢得别人欢迎的最佳途径。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是一个很和蔼可亲的人。一点也不傲慢,对来访者的问题都会耐心倾听,还会不时附和“啊,是吗”,让拜访者感觉轻松愉快。
这是因为,耐心倾听他人讲话,传递出的信号是“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相反,别人说话时心不在焉,甚至多次打断,意味着“我不喜欢听你讲下去,太无聊了。”
斯坦纳定理也告诉我们,在哪里说得越少,在哪里听得就越多。世界上不缺滔滔不绝的表达者,而是缺少倾听的观众。
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有网友曾经分享过自己的经历:他是做技术出身,公司扩大规模后,成了技术部门负责人,部门的十几个下属都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对他十分尊敬,言听计从。
某次,他设计了一个产品,自我感觉良好,拿到例会上展示时,一片赞美之声,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直到他把这个产品拿给相熟的朋友看,朋友立马就指出问题所在,完全不适合生产。
第二天例会时,他问,这个产品有缺陷,有谁能说出来。有个硕士下属小声说出了正确答案。他再问,为什么当时没有人提出来,底下一片寂静。
于是,他瞬间意识到,自己膨胀了,成了“一言堂”的典型领导。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下属。
心理学上有研究发现,人掌握权力后会变得更傲慢、冲动,容易忽视风险,很难做到换位思考。也就是说,掌握权力会让人失去同理心,变得刚愎自用。
可是,这种以权力为前提的交流,往往会让处于弱势的那一方感觉不公平,他是臣服于权力,而不是你的人格魅力。
这恰恰是我们在职场交往时需要警惕的,即使我们没有担任领导职务,但我们工作两三年后,多会有教导新人的机会,成为了前辈后,不能把自己的工作习惯强加给新人,只能引导。
无法读懂对方想表达的意愿共情力低的人还有一种表现是,无视对方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或语调等情绪变化,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
很多时候,我们的语言交流并不是直白式的,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人隐藏自己的情绪,而在情绪背后的需求,才是对方真正想要的。也许对方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时,是想提醒你,话题有些无聊,可以换个话题。
再者,上司不会花费太多心思和我们进行深入聊天,所以,我们要是能读懂对方的心思,他们就会更愿意听你讲。
提高你的共情力,让它成为你的职场利器
如果说,共情力低的人想要提高共情力,该怎么做呢?
在《谁说商业直觉是天生的》一书中,作者介绍了三种方法。
01:积极尝试体验不同的职务,不同的生活
世间的人情冷暖,饮水自知,自己没经历过的事情,最好不要妄加评论。
香港富豪田北辰曾公开说过,他坚信“没有成为富豪,一定是你不够努力,如果你有斗志,即便是弱者,也可以变为强者。”
直到他参加了《穷富翁大作战》,节目中,他成为了一名环卫工,时薪25港币,住的是“笼屋”,每天六点多起床扫大街,连续数小时的体力劳动让他疲惫不堪,更惨的是,因为收入低,他连大巴也坐不起,吃饭也只能选择最便宜的快餐。
当时,田北辰说,“很奇怪,我这两天只是考虑吃东西,完全没什么盼望,什么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一顿好的。”这时候,他才明白了,穷人要改变阶层,真的不是靠努力就行的。
所以,想要提高共情力,就要丰富人生阅历,做到真正地换位思考。
比如,我们在和不同部门的同事沟通时,要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
而在面对上级领导时,我们要把执行思维换成经营思维,用老板的眼光看待事物。
02:学会随机应变,感知对方的情绪变化,在行动上积极回应
共情不是照本宣科,它需要我们真情实感地体验对方的情绪变化,并给予行动上的回应。也许是简单的拥抱,也许是言语上的安慰或者肯定。
同事林林这点就做得非常好。
某次,有个同事急性肠胃炎住院,林林知道后为了让同事能够安心养病,便主动替她分担工作,还特意提醒她饮食注意事项。
还有一次,有个同事犯错被领导责备,心情很是不好。林林便在一旁陪伴,耐心劝解,还给同事分享工作经验。
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让林林在同事中获得了好口碑,工作起来也特别轻松愉快。所谓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若是我们真诚地付出,对方也必然能有所感受。
03:先解决情绪,再解决事情
如果对方无法感受到你的好意,那么,不管你有多理解对方,在他眼里,你也是个冷漠的人。
比如,同事如果在工作不顺,遭受批评后找我们聊天,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跟她讲道理,而是跟她谈感受。
因为,讲道理是先把自己理解的条条框框分析出来,也许道理是正确的,但对于一个正处于郁闷状态的人来说,你的感同身受更为重要。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妨把沟通内容改成:
“我很理解你现在这种心情,你有好受点了吗?”
“如果好受点了话,愿意和我再详细说说吗?”
“现在你有什么应对的方法吗?”
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
总而言之,共情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只需要开始学习如何认清自己、理解别人,就能慢慢成为一个让别人舒服的人,但是,要警惕的是,永远不要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压抑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