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越肺癌,成为国民健康第一大杀手。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抑制血栓形成。服药期间,很多患者发现皮肤青紫、牙龈出血,询问医生需要停药、减量、换药吗?
解释: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从而减少血栓素A二形成,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降低脑梗死心梗死,发病风险。
道理很简单,只要让血液减缓凝固速度,便能从根本上抑制血栓形成。
矛盾从这里凸显出来,阿司匹林延长凝血时间,就会导致体内出血。那我们不小心磕碰到,发现结痂较慢,便从侧面反映出阿司匹林起到一定作用。
如果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不是经常性出现牙龈出血、身体青紫,问题不大,没必要换药停药减量。
建议:
首先,如果反复无常皮肤青紫伴随牙龈出血,选择暂时性停药,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如果各指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没必要担心,继续服药即可。
其次,如果化验真的出现问题,一定要和主治医生联系,决定是否更改用药方案,切勿自行停药。
第三,如果期间受伤严重,需要通过急诊手术,此时不要再考虑是否服用阿司匹林,能救命,就得输血小板。
最后,如果选择择期手术,临床医生建议术前7天停药,培养过程中采取低分子肝素代替。
总的来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注意细节,尽量别出现磕碰,出现磕碰小小青紫,只要检查结果正常没关系,继续服用即可。
心血管医生最担心的是,阿司匹林诱发消化道出血
阿司匹林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具有强酸性,服用后会刺激肠胃黏膜。为了适应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如今已经在制剂工艺做出相对改进,生产出肠溶片。
阿司匹林肠溶片能使得药片在肠道内溶解吸收,减缓胃黏膜刺激。
即使如此,很多患有消化性溃疡出血、慢性肠胃炎的病人,仍然会受到阿司匹林成分刺激。
阿司匹林服用注意事项
1、若非紧急性使用阿司匹林,医生一定会根据其病史询问是否存在溃疡、反酸、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患者需要毫无保留告知医生,若不确定,可进行胃镜检测。
2、如果是急性心梗死、脑梗死患者,抢救患者过程必须要服用阿司匹林,若患者存合并肠胃疾病,可添加拉唑类药物,减少出血。
一般情况,临床会建议使用氯呲格雷,搭配泮托拉唑及雷贝拉唑,避免使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否则会影响药物效果。
3、服用阿司匹林前,一定要检查血常规及自身凝血时间,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方便以后进行对比,查看出血量。
4、服用阿司匹林过程中,患者要自身进行长期观察,大便是否出现发黑、身上是否出现出血点、鼻腔粘膜口腔黏膜是否出血,出现上述情况及时就诊。
5、阿司匹林肠溶片需要空腹食用,以此来减少肠胃道刺激,非肠溶片需要在餐后服用。
6、若患者对阿司匹林不耐受,可更换成为氯吡格雷。
如何预防血栓形成?
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颈动脉斑块、风湿性疾病等等,必须要积极治疗,避免血管大规模回弹收缩,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掉落,形成血栓堵塞在血管岔口,诱发脑梗死与心梗死。
树立良好生活习惯
上述患者一定要做好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在此基础上服用相关药物以此来控制病情。主要结构为三餐清淡、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少油少盐少糖、多吃粗粮、新鲜蔬果。
睡眠时间保持在7~8小时内,切勿长期熬夜通宵,否则会导致内循环紊乱,影响血管,诱发慢性病。
预防诱发因素
例如,情绪切勿过于波动、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大便保持通畅等等。情绪起伏大会导致血管破裂,诱发出血,形成血栓,而大便过于用力会导致斑块掉落,本质都是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学会自我观察
若长期头痛、头晕、耳鸣、心慌心悸、嗳气等,医院就诊,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可能。
对此,大家有什么不同看法?欢迎留言感谢阅读,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