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访谈]典型示范 循序渐进———分宜镇水北村支书周焕根谈新农村建设
三月的一天,来到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委———分宜镇水北村,但见田野里油菜花灿烂开放,人影忙碌,房前屋后绿树吐翠,生机盎然,村内水泥道路、公共场地硬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小康楼院、经济住房相得益彰,全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广播、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一个美观整齐的新农村初现端倪。就是在这样的田园美景中采访了该村领头雁———分宜镇水北村支书周焕根。 说起全村建设新农村的情况,周焕根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他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为此,水北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与台湾景笙农业开发公司合股经营,开发建立起万亩丹桂苗木花卉基地和年出栏生猪2万头的大型生态养猪场,并拟建丹桂花卉深加工香精厂和肉制品加工厂;与新余市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种植500余亩翠冠梨,且套种葛根药材500余亩;与宜春客商联合开发建立起1000亩*栀子、葛根等品种的药材基地;与县林业部门联合开发建立起120亩苗木生产基地。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引进种植无公害大棚草莓,扩大了绿色食品苦株豆腐生产规模,对全村200亩水面进行了改造并实行了立体养殖。此外,通过引资100多万元,对停业整顿的金矿进行了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由原来的2个采选工区增加到目前的5个工区;在此基础上,还对村办采石场和股份制机砖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引导和鼓励农民“洗脚上岸”,从事第三产业。为此,2005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递增到8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820元,大大高于全镇全县人均平均水平。 对于富裕起来的农民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建设新农村,周焕根接着说,我们首先对18个自然村800户农民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登记造册,了解掌握了现实状况和群众需求后,采取了旧村改造或拆旧建新的办法,选择大连坑自然村作为推进新农村的样板村,水北、下院两个自然村作为推进新农村的“线”工程,其它自然村向“点线”看齐,形成“点线面”格局,循序渐进推进新农村建设。自2003年起,连续三年,全村高标准分别建设了大连坑、水北、下院小康文明示范村。今年年初,村里将彭家园自然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继续建设高标准、高档次的小康文明示范村。目前已特聘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了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设计了建房户型结构图,同时对村庄内的道路、绿化、公共基础设施等作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组成了由村组干部、*员代表、家庭代表等9~12人的“文明新村建设理事会”,召开了多个动员会,村民们对建设新农村热情高涨。整个工程将于今年6月底全面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