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最适宜各种野菜的生长。在田间地头,在沟儿硷畔,甚至在深山老林里,都能看到一丛丛碧绿的野菜。它们以充满勃勃生机的绿色生命,给这座美丽的海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海南的野菜,种类繁多,目前发现的就有上百种,最常见的也有二十多种,像曲头菜、树仔菜、白花菜、马齿苋、革命菜等等。
一.蕨菜,民间也叫皋头菜、曲头菜或如意菜等等,素有野菜之王的美称。蕨菜属凤尾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境内凡有山林之处的广阔地域里。李时珍对蕨菜之评价是:“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补五脏不足”。我国医学认为:蕨菜味甘、微苦、性寒。具清热、利湿、利尿、滑汤、益气、养阴的功效。
蕨菜性味甘、寒涩、微毒。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常人也不宜多食。
食用方法:
1.蕨菜可鲜食或晒干菜,制作时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吃时用温水泡发,再烹制各种美味菜肴;
2.鲜品在食用前也应先在沸水中浸烫一下后过凉,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
3.炒食适合配以鸡蛋、肉类。
二.树仔菜。树仔菜又名守宫木,别名天绿香、越南莱、篱笆莱、树枸杞,大戟科守宫木属,为多年生热带和亚热带常绿灌木,产自海南五指山腹地,当地人取其嫩梢为菜,故得名“五指山树仔菜”。树仔菜茎光滑无毛,小枝绿色,野生株高1米-1.5米,近年经驯化栽培、推广,已成为深圳、上海、香港和台湾市场倍受欢迎的最新半野生蔬菜。树仔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2含量是普通蔬菜的10多倍,维生素C和蛋白质是普通菜的45倍,其嫩梢细嫩多汁,肉质脆、无渣滓、味道鲜美,炒食、煮食均可,民间认为常食能养颜保健,并有清热去湿、清肝明目、帮助消化等诸多功能。由于粗生耐长,种植不需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保持了原有天然属性,是富有山区特色的“绿色食品”。树仔菜在海南常见菜肴有清炒树仔菜、树仔菜鱼汤等。
三.马齿苋。在屯昌,马齿苋又叫瓜子菜、鱼鳞菜、酸味草。是一种古籍上早记载的对人类有贡献的野生佳蔬。它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又称五行草。由于它鲜食干食均可,作草当粮都行,而且有着很好的医疗作用,是一种天然抗生素,因此我国民间又叫它“长寿菜”、“长命菜”。经常食用马齿苋,不仅可以补充身体营养,而且绝无增高胆固醇之忧,实为天然佳蔬良药。
四.革命菜。革命菜,又叫风烟草,在西昌地区叫陆军菜,原名野茼蒿,是一种常年生长的野菜,在海南的山地里,随处可见。革命菜是怎么得名的呢?据说是因为在过去的那一段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冯白驹将军和他的战友们,在敌军的重重围困中,在深山老林里,常常就是靠这野菜充饥,才度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叫做野茼蒿的普普通通的野菜,才被当年的红军战士们称之为革命菜。在海南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旗帜上,同样记载着革命菜的不朽功绩。
革命菜性和,味甘微辛,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食时,或煮或妙,口感甜滑,味道鲜美。
五.蒌踏。蒌踏又叫樟柳头、闭鞘姜、广东商陆、水蕉花、尼嫩、雷公笋等等,屯昌一般叫蒌踏或竹踏。为姜科闭鞘姜属,其性味功能为:辛、酸、寒、有小毒;利水消肿,祛风拔毒。据《岭南采药录》:能行水,通肠,堕胎,利二便,治十种水病。《生草药性备要》:治水肿,消痈肿恶疮,落胎,杀虫。《海南常用中草药》:各种实症水肿,泌尿系统结石、感染,湿热疮毒,外洗治风疹,荨麻疹。蒌踏含有丰富的皂甙、总黄酮,对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常年食用有特别功效,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其肉质厚、质鲜嫩脆、清香可口,是不可多得的、增进健康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食用方法:将嫩茎切成片后于沸水中煮2—3分钟后炒食或煮汤或凉拌。花亦可食,炒食或煮汤,既美观又美味。但根头新鲜时有毒,不可鲜食根头,特别是孕妇切不可食。酸蒌踏汤又是清热解毒良药,一年四季常喝蒌踏汤,可少生病。
六.少花龙葵。少花龙葵别名志草、衣扣草、古钮子、打卜子、扣子草、古钮菜等,屯昌地区叫做衣钮菜或白花菜。茄科茄属,喜生于村前屋后,荒地,田埂,路边。其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利水消肿之功效。,少花龙葵嫩叶中粗蛋白、粗纤维、灰分和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分别为2.95%、1.57%、1.73%和0.46%.特别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含量十分丰富。
《海南常用中草药》记载,少花龙葵的性味功能:微甘、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续筋逐淤。对腹痛、痢疾、白带、淋浊、喉蛾、疝气、目赤肿痛、疔疮肿毒、癣癞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七.毕拔菜。毕拔菜也叫地拔菜、猪那菜、猪拔菜,胡椒科胡椒属,喜生于山谷林地,密林湿润处和村边路旁荒地。食用毕拔菜取其嫩叶煲汤或煎炒,茎根常常是洗净塞入鸡鸭肚中煲汤或是焗了吃,按屯昌本地的说法是“大补”,有“海南参”的美誉。
毕拔菜的性味功能:辛、温、利湿、消肿、行气、通窍、温胃。可治疗胃痛、胃肠炎、头痛、牙痛、鼻炎、皮肤湿疹、水肿、疝气和风寒咳嗽等等。
八.野苋菜。野苋菜是苋科苋属,又叫刺苋菜、簕苋菜、假苋菜、猪母刺、白刺苋,因其叶腋有锐刺而得名。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到处都是。食用部分为叶和嫩茎,非常爽滑可口。野苋菜的性味功能:甘、淡、微凉、清热解毒、利水化湿、凉血止痢。其根可治疗菌痢、急性肠胃炎、麻后痢疾、小便短赤、痔疮、皮肤湿疹、脓疡、咽喉痛、扁桃体炎和毒蛇咬伤等。
九.人苋。人苋是大戟科铁苋菜属,也是苋菜的一种,又叫铁苋菜,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海蚌含珠,因为它的花细小,腋生,藏于合时如蚌的叶状包片内,因而得名。人苋和上面所说的刺苋非常相似,最大的区别就是人苋没有刺。食其叶、茎。据《海南常用中草药》记载,其性味功能是:苦、涩、微凉。清热利湿、凉血止痒。主治菌痢、肠炎、腹泻、麻后痢疾、疟疾、咳嗽、哮喘、齿龈出血和皮肤湿疹等等。
十.地胆头。地胆头是菊科地胆头属,有紫花和白花两种,白花植株较为高大;喜欢生长在荒野草地、田埂路旁。性味功能:苦、寒。清热凉血,祛湿消肿。据《海南常用中草药》记载,:地胆头药用全草,能性寒味甘苦,可适用于感冒、头痛发热、急慢性肝炎、黄疸、菌痢、咽喉炎、扁桃腺炎、风湿骨痛、疖肿、鼻咽、肠胃炎、肾炎、湿疹、疔疮和毒蛇咬伤等。
我们一般食用地胆头的根部,比较有特色的是“地胆头煲鸡或鸭汤”。
十一.鸡屎藤。鸡屎藤,茜草科鸡屎藤属,喜生于村边路旁,山坡灌丛。据有关草药手册记载:鸡屎藤微甘、微涩、平、气腥臭。其根茎润肺补肾、化痰平喘,叶补中益气、活血祛疳。主治:根茎治肺结核、咳嗽、眩晕。叶治消化不良、痢疾、小儿疳积和防治动脉硬化等。
食用方法:一般是和米一起磨粉碎,做成米粉或粿食用。
十二.蒌心。蒌心出自路兜簕,是路兜簕科路兜簕属,亦叫做野菠萝、假菠萝、萝界刺等等,屯昌本地叫“蒌”。食时取其心,先用热水焯过,便可炒可汤,非常嫩滑可口。一般“蒌”分两种,叶子长而黄绿的,用来编织“蒌席”,做晒稻谷等农作物,据说心不能吃;另一种叶子较短,呈深绿色,这个就是可以吃的了,我们一般把能吃的这种叫做“牛蒌”。“一片板,三行钉,雨淋三年不生锈”,这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猜的谜语之一:“蒌叶”。据《海南常用中草药》记载,“蒌”淡涩、微凉。其根和根帽能清热通淋、化瘀通经;嫩叶能凉血止血;覃菌和果能解毒、化湿。主治:根和根帽治跌打损伤、感冒发热、肾炎水肿、伤寒;嫩叶治牙钮不止、创伤出血;覃菌治白带、菌痢;果治痔疮。另注:本品有较强的发汗作用,宜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十三.雷公根。雷公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鹅子菜、钱站草。伞形科积雪草属,为多年生匍匐草本,节上生根,单叶,长柄,圆肾形,宽1.5--3CM,花小,紫红色。,喜生于湿润沃土。据《海南常用中草药》记载,它的性味功能:甘、淡、微苦、凉。利尿、消肿拔毒。作为较为普遍的野菜之一,雷公根主要是做汤喝。反而是作为中草药的价值较高。
十四.鱼腥草。鱼腥草,三白草科蕺菜属,也叫蕺菜、臭腥草。因为此草揉碎后发出臭鱼腥味而得名。鱼腥草喜生于水沟边、林下阴暗潮湿沃土。作为较少食用的野菜,一般是取其嫩茎煮汤。
许多人都知道“鱼腥草”注射液吧?可见它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其性味功能为:酸、辛、微寒、气腥、有小毒;清热解毒、利尿、拔毒、消肿、止咳、祛风、顺气、健胃···据记载,鱼腥草主治肺热咳嗽、百日咳、痢疾、尿道炎、胃痛、蜂窝织炎、中耳炎、乳腺炎、肺脓疡、蛇咬伤和疮毒等等。
十五.紫苏。紫苏,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3--1米,茎方形,紫色,节膨大;单叶,对生,阔卵形,长4--10厘米,宽3--7厘米,边缘有粗齿,两面紫色,有的叶面稍偏绿,微皱;花红色,二唇形,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果细小,倒卵形,褐色。
海南原仅有海南药材场等地栽培,无天然野生分布,后偶遗为野生。紫苏食取其叶,可作为佐料或炒或汤,药用价值极高。紫苏的性味功能:辛、温、发散风寒、理气宽胸、解郁化痰、安胎、解鱼蟹毒;苏梗理气。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胸闷吐泻、胎动不安、脚气、鱼蟹中毒等。具体用法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