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护胃日”(没错!的确有这么个日子)。看到这个新闻之后,我特地去微博上搜了一下关键词,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吃播”是现在非常火爆的一种直播方式,大家都愿意看美丽的、瘦小的主播,大口大口地吃光大于平常人胃口好几倍的食物,观看的人也往往会“胃口大开”。
无论是日本的木下,还是中国的密子君,都因为“吃饭”而爆红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但这样吃饭,胃真的没关系吗?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除了个别身体构造非常特别的人(比如木下,她的胃容量非常大,吃完了一百个寿司之后,胃变大了66倍!),大多数人都无法承受这样的暴饮暴食,太伤胃了!
胃病,已经成了全球人民的“顽疾”,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并且正在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长。
胃病带给我们的困扰是什么?记得我在工作之前,从来没有遭受过“胃病”的困扰,以至于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胃的准确位置。所以,第一次胃疼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心脏病犯了。
求生欲促使我一刻都不敢耽搁,医院,验血、B超、心电图,胃镜,各种检查做了个遍,诊断出是慢性胃炎伴糜烂。
我当时特别忐忑地问:“大夫,请问我这个病严重吗?”慈祥的大夫阿姨慢悠悠地说:“严重……”
当我心脏狂跳,脑海中闪回种种人生片段的时候,大夫又接着说道:“严重影响你的生活质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满脑子都是“死里逃生”四个字的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我就慢慢理解到了“胃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首先,不能随意地“吃吃吃”了,油炸的辣的坚硬的烫的冰的甚至甜食,都要少吃或者不吃,人生乐趣就此少了三分之一;
其次,胃病犯起来毫无规律可言,不发病没事儿人一个,一发病就让人坐立不安,无法集中精力做任何事情,人生乐趣又少了三分之一;
最后,许多慢性的胃部疾病,屡治屡犯,治疗成本相当之高,费钱费时费力,买包包的钱都拿来买药药,人生变得……没有乐趣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在饱受各种胃病困扰的时候,一定会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我的宝宝再承受这样的痛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孩子的胃。
从构造上来讲,新出生的婴儿的胃,已经和成人没有太大差异了。最大的不同在于:婴儿在出生4个月后,才会逐渐开始分泌消化酵素。
而消化酵素的作用是:将食物转换为水溶性物质,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脂肪酸或甘油,这样才能更好地被身体所吸收。
因此,对出生6个月以内的宝宝而言,母乳是最好的营养来源,因为它与牛奶相比,更加容易被新生儿的胃消化。
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患胃食管返流疾病的几率更小。
当然,因为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不是所有的妈妈都能做到全母乳喂养,而对于新生儿来说,最容易发生的胃部疾病,就是胃食管返流。
这个疾病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种,而生理性的胃食管反流,就是我们俗称的“吐奶”。
一般来说,只有当婴儿严重不适、出现明显的食物反流、或者体重变轻了之后,才推荐使用药物(一定要遵医嘱)。
如果病情较轻,则没必要使用,因为有些药物对于轻度的食物反流效果不佳,甚至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包括肺部感染、腹痛和呕吐。
如果症状不严重,那么可以做到以下几点来减轻症状:
少食多餐,间隔短些,每次吃的量少一些;
喝完奶后要抱一段时间,轻轻地拍孩子的背15分钟;
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让宝宝在清醒的情况下(划重点)采取俯卧位或者左侧卧位的方式。
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让婴儿采取这样的睡姿,因为这两种睡姿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4个月后的婴儿,肠胃系统开始逐渐成熟,可以分解大分子食物了,而到了2—3岁时,孩子的肠胃功能大致就能发育完全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可以正常吃饭了。
但是,到底应该给孩子喂多少饭?孩子到底知不知道“饥饱”呢?
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尤其是奉行“能吃是福”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以自己家的宝宝能吃为荣,少吃为耻。
(图片来源于网络)那么,宝宝的胃,究竟有多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到底应该吃多少饭才算合适呢?下面这个图,也许可以给你一些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胃,会在进食之后,扩大到原来的5-15倍。
所以,不能饿着孩子,这个是家长们的共识,但是究竟应该怎样喂孩子吃饭,吃些什么,每顿吃多少,才能呵护孩子的胃部健康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权威发布的数据来做一些参考了。
(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