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发现自己的胃镜病理报告上写着“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就很担忧,担心胃癌随时会发生,那肠化是什么意思?是胃癌前病变吗?为什么会出现肠化?今天就跟你们来聊一聊“肠上皮化生”到底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肠上皮化生?
肠化这个词,经常能在胃镜病理报告中看到,它的全称是肠上皮化生。我们先来看一下化生的专业含义,化生在病理学上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替代的过程;而肠上皮化生,说的是萎缩的胃黏膜上皮中出现了原来在大肠或者小肠上皮中生长的细胞,是胃粘膜一直受到伤害,胃内的环境改变,机体为了适应改变后的环境,不断的自我修复,做出相应调整后的结果。
肠上皮化生大部分是在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化生而来的。能引起萎缩性胃炎的不良因素,也会增加肠上皮化生的概率;比如家族遗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年纪大、生活、饮食习惯不好等会刺激胃粘膜,妨碍胃部的正常活动,引起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痉挛;胃部黏膜供血不足,出现长时间的缺血和缺氧,最终会导致胃表面的胃细胞消失,最后长出肠上皮细胞。
哪一类人最容易出现肠上皮化生?
1.年纪大的人研究显示,年纪越大,胃黏膜肠化生的概率就越高,50岁以上比较危险;
2.遗传因素有胃癌家族史的人,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会比没有胃癌家族史的人要高;
3.胆汁反流胆汁中含有胆汁酸,进入胃内后会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溶解上皮细胞,引起胃黏膜细胞炎症、死亡;胆汁酸还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黏膜的炎症。
4.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幽门螺旋杆菌分泌的毒力因子,会引起胃黏膜细胞炎症、凋亡,使胃黏膜长期存在损伤与慢性炎症,在炎症的反复刺激下胃黏膜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演变为肠化生。
5.生活、饮食习惯不好的人长期大量的吸烟、喝酒,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三餐不定时,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等都会刺激胃部粘膜。
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前病变吗?
目前医学界公认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前病变。
但是肠上皮化生不是胃癌,只是可能会发展成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而且不是所有的肠上皮化生,最后都会转变成胃癌。据统计,肠上皮化生发生癌变的概率为5%左右,并且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发生癌变的几率也不同。肠上皮化生可以分为小肠型化生和结肠型化生。小肠型化生,发生癌变的概率很低,经常在各种良性的胃病中检测出来;而结肠型化生在肠型胃癌旁黏膜中检出率很高,与胃癌的关系密切。
查出肠上皮化生怎么办?
检测出肠上皮化生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太过于害怕。研究表明,正确合理的生活方式,及时地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症进行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程,维持现在的状态,在早期还有逆转的可能性。
1.定期复查
建议每年复查一次胃镜,评估胃粘膜化生的程度;如果是大肠不完全型化生或伴有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就半年复查一次;如果胃镜结果显示有重度的不典型增生,3个月就要复查一次。
2.积极治疗,去除引起化生的原因
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控制胃酸;控制和改善胆汁反流。
3.改变生活、饮食习惯
戒烟酒,不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三餐准时,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多吃水果蔬菜。
总之,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发现及时,护理得当,一般是不会朝胃癌发展的。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在胃肠道疾病方面还有疑惑的地方,欢迎给我私信留言,我会及时地为你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