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40天的加长三伏天开始了,各地即将进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
古话说,伏日万*行,三伏暑邪当道,湿热横行,扰神、伤精又耗气。
三伏天多种疾病找上门
三伏天“难熬”,不仅因为这是一年中温度最高、湿度最大的日子,也是各种疾病容易“扎堆”的时候:
气温高于32°,湿度超过70%时,中暑的患者大大增多。
气温高于32°,脑卒中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
盛夏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病例,比春秋季节高出20%。
每年6~9月是尿路感染、泌尿结石的高发时节。
高温环境下,各种病原微生物更易滋生,引发急性胃肠炎的可能性增加。
三伏“热养”有助温补阳气,到了冬天就不容易受寒。患有肠胃炎、慢性腹泻、鼻炎、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贴敷、艾灸等,预防疾病在冬天发作。
“以热制热”三伏天的养生法
中医认为,养生应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热,该出汗就出汗。三伏天应顺着季节规律,用“热养法”以热制热,健康消暑。
1
多喝热茶
冷饮只能使口腔感到凉爽,由于血管受冷收缩,反而降低了身体散热的速度。而喝热茶或热水能促进汗腺分泌,更能解暑。需要注意,温度不应超过60°C。
2
吃点热食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温性调味料,夏季可稍微多放一点。
羊肉、牛肉等热性的肉类,也可以温阳散寒,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食用。有牙痛、上火、发烧等症状,或者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
3
洗热水澡
热水洗澡会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排热。水温一般控制在30°C左右为宜,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帮助身体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
4
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泡脚时适宜水温为42°C,以温暖舒适为宜。
5
做做艾灸
中医认为,“三伏天”施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施灸时适量出汗,体内的暑热也随之排出,身体会感到无比清爽。
消暑纳凉舒服过伏天
夏季如果觉得汗流浃背、食欲减退,试试专家推荐的解暑法,不用把空调开到最大,也能“自然凉”
少量多次补水
夏季应多喝水,但注意不要一次补充大量水(大于毫升)。建议先喝一两杯水,隔半个小时再喝。水温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
别太贪凉
空调太冷容易引起多种不适,最好调到26°C左右,或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C。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重点护好颈、背、腹、腰、膝盖等部位。
大汗淋漓后,不要冲冷水澡。尽量少吃冷饮,如果一定要吃,最好在正午到下午3点之间。
晚睡早起
晚睡并不是提倡熬夜,而是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作息。晚上11点半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较好。中午可以午睡30~60分钟,有利于气血平衡,帮助补充体力。
内容来源:科普中国、健康时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