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接获1例疑似恙虫病病例通报
57岁的本澳男子
曾到九澳油库附近钓鱼
月初出现头痛、反复发热、咳嗽等症状
检查发现阴囊遭恙虫叮咬
……
年至今
本澳共录得例沙门氏菌感染病例
较过往5年平均病例数例大幅上升
澳门卫生局接获1例疑似恙虫病(TsutsugamushiDisease),又称丛林斑疹伤寒(ScrubTyphus)病例通报。患者为1名57岁男性,本澳居民,无业,约于9月4日出现头痛、反复发热、咳嗽及咳痰等症状,曾到私人医疗机构就诊,9月12日因症状医院急诊就诊并留院治疗,检查发现阴囊部位有2个约绿豆大小的焦痂,经治疗后现已退热;根据症状、体征及对治疗有效,临床诊断为恙虫病。其同住家人及朋友没有出现类似病征。患者在8月下旬曾与朋友到九澳油库附近钓鱼,有行经草地,于潜伏期间无外游史。卫生局表示,恙虫病致病主要是被带有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tsutsugamushi)的恙虫幼虫叮咬而感染的急性传染病。居住在高温潮湿且杂草丛生的丛林地区的啮齿类动物(鼠类)是恙虫病立克次体最常见的贮存宿主。恙虫在幼虫期寄生于鼠类时可受到感染,人若在丛林活动可受带立克次体的恙虫幼虫叮咬而致病。病征包括发烧、头痛、肌肉疼痛以及皮肤出疹,特征性表现是在恙虫咬过的位置形成无痛性洞穿式溃疡性焦痂。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服用抗生素能有效治疗。卫生局呼吁市民在郊野活动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以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澡及更换衣物;
经常为家中饲养的宠物洗澡、剪毛,并用蚤梳将跳蚤除去,定期检视宠物的寝具及除虫;
铲除杂草,减少恙虫栖息场所与密度;
个人防护方面,在野外旅游或工作时,尽量不要进入草丛地带;
若进入危险区域时应穿着长袖、长裤、长靴、手套等保护性衣物;在衣服及皮肤暴露处涂布含DEET的驱蚊剂,可防止恙虫叮咬;
离开易感染地后尽快沐浴换洗全部衣物;
实施灭鼠工作;
若有发烧症状,应尽快找医生诊治。
/今年已逾三百五人染沙门氏菌/
本澳今年所录沙门氏菌感染病例明显增多。根据澳门强制性申报疾病资料,年至今本澳共录得例沙门氏菌感染病例,较过往5年平均例数例大幅上升;当中,8月共录得93例沙门氏菌感染病例,较年同月大幅上升94%;其中5岁以下病例占60%;病例以散发性居多,主要是由于沙门氏菌引起的胃肠炎病例增多所致。另外,年至今共录得37宗食源性集体胃肠炎事件,共涉及名病例,与年同期相若。今年的病原体主要为肠炎沙门氏菌,主要是食用受污染的、生的或未彻底煮熟的鸡蛋/鸡蛋制品所致。卫生局指出,沙门氏菌感染是指由非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肠炎,主要包括:肠炎沙门氏菌及鼠沙门氏菌。沙门氏菌至今共发现超过2,种血清型,其中少于种造成人类感染。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但较多发生于在7至10月份,与气候温暖有关,各年龄人士均易感染,常见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传播途径包括食用或饮用被动物或人类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如生的或未煮熟的鸡蛋/鸡蛋制品、牛奶/牛奶制品、肉类/肉类制品等;亦可通过粪口途径出现人际传播。沙门氏菌感染的潜伏期为6至72小时,通常为12至36小时;传染期通常为数天到数周,少见可长达数月。病征以急性肠胃炎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伴发热及腹部绞痛等症状。婴儿、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通常较严重,可因菌血症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需由医生处方抗生素治疗。病程一般4至7天。此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大部分的病例属散发病例,其他病例为暴发流行。
卫生局呼吁:市民注意个人、环境和食物卫生,市民在处理食物时应注意良好卫生操作守则,应确保食材和食物储存、制作过程的安全,生的和熟的食物应分开处理。同时,为预防食物引起的胃肠炎,食物应彻底煮熟后才进食,尤其避免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鸡蛋/鸡蛋制品,煮熟的食物应存放在适当的温度下,经存放的食物进食前应彻底翻热才可食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烹调食物前或餐前、如厕后应彻底清洁双手。如有呕吐、腹泻等病征,应及时就诊,并避免处理食物。部分图片来源:互联网相关阅读:五人食用这种食物后集体胃肠炎,很多人爱吃!一款咸蛋酱检出这个问题,进食或致食物中*氹仔8學童疑集體胃腸炎衛局調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