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迷失的富二代?
5月7日,络曝出一则标题为《80后富家子弟两年挥霍百万家产砸30万养情人》的,说的是29岁的淮安男子李林(化名),不但将工作辞去,而且每天出入夜总会、高档宾馆包养情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将其父在外打拼为他攒下数百万家产挥霍一空。尔后,络上旋即曝出另一则关于 杭州警方通报富家子飙车撞死人案 的,据杭州警方8日通报,7日晚,一位年仅25岁的高校毕业生在走过斑马线时,不幸被一辆狂飙的三菱跑车撞飞,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故事的主角皆为 富家子弟 ,除此,还有 雷同 的故事情节以及有着惊人相似的 结局 。大好青春却在金钱中迷失了方向,沉湎于奢华的物质生活中不能自已,不仅使得自己在韶华岁月中锒铛入狱,也毁了自己的家庭。其中,对于飙车的肇事者而言,还有再无辜不过的死者以及死者痛不欲生的家庭。当他们无一例外的成为金钱与物质的殉葬品,我们又怎能不痛心?
而飙车致人死亡的富家子弟,除了金钱,其背后或许还关乎神秘的 权力 曾对肇事富家子弟进行拍摄的人说出 手下留情 惊人之语的 神秘 黑衣女士究竟代表了什么,依然令人不解。 肇事小伙态度很差,撞死人还不当一回事;出事后肇事者同伴在街头说笑 。诚然,能够 处之泰然 这是富家子弟养成的 习惯 使然。但我们已看见金钱与权力庇佑下的 富二代 们迷失得太久,太深。
财富的传承是容易的,但是,在任何国家,品质的传承却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 富二代 在令多数人羡慕、妒忌的同时,却往往因为品质上的阙如与能力上的不济,在社会中形成一片不大也不小的灰色影像。
笔者不仅记起初进学堂时所学和诵读过的《三字经》的开篇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此时此地,相对于飙车的富家子弟,无辜罹难的人初从浙江大学毕业,事业才刚启航,也正在筹备婚礼,而美好的一切只是开了个头就戛然而止。诸多迹象显示两者之间多么的不对等。可是,笔者不愿只是简单地指责富家子弟根性顽劣,因为我们的圣贤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生来皆 善良 。
同样的,笔者也不愿只是简单地指责这些 富家子弟 的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失职。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但也应看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还有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 如此一条。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 老师 ,但除此之外其他的 老师 则或许就包括学校之师,社会之师。亦正可谓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今天每一个年轻人犯下的过错,所付出的代价都将成为整个社会成长与成熟过程中的巨额学费。
以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正确的控制财富,行使权力和约束权力。但在这之前,首要的事情则是学会不断的学习。为人父母者,则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知性和理性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否则,第一老师失职,我们又怎能奢望少不更事的 孩子 *成凤呢。
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李林父亲的初衷,我们也没有理由怀疑飙车者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期待,但眼前令人无奈的事实却使得二者父母最终 美梦难圆 。显而易见,父母方面的设想并不是问题的症结。据此,我们或许可以推断,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或多或少的出了问题。譬如,李林父亲贸然交由儿子百万财产,更有甚者,察觉李林误入歧途后,却还于每次东窗事发后,代为填补窟窿,教育方法的失当也就一目了然。
想把孩子教育好,并不能只限于想象。更应懂得如何才能合理得当地将想象转化为实际行动。从父辈身上所背负的 原罪 到如今 富二代 身上的硬伤和迷失,不仅孩子要争气,父母同样需要努力,整个社会都要努力。父母必先将自己救赎,才能希冀帮扶迷失中的子女。而只有当我们的社会整体上成为一个包容的、公正的、合乎理性的、能够让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社会环境,我们才能期待类似的 富家子弟 魔咒有朝一日被打破。(:丹佛)